名家评论
 
  名家评论 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 > 名家评论  
郑天欣山水画简析
发布时间:【2011-09-12】        阅读:4357 次
郑天欣山水画简析
徐沛君

在当代山水画坛,郑天欣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好评。这位画家在境界的营造上,在笔墨的修养上,都有独特之处。尤其是他对待自然造化的真诚态度和稳健从容的创作心态,更值得今天的山水画家们借鉴与研究。
郑天欣的画境平淡自然。给画幅注入乡土情感是郑天欣山水画最突出的一个特征。在他众多以西北山川为描写主题的作品中,观者不难感受到那种鲜活的、平民化的生活氛围。他谙熟山林的风雨阴晴,他对西北林区职工以及普通农家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,因此常常在不经意间就能捕捉到大自然之美与生活之美。郑天欣从不渲染那种远离现实生活体验的超脱意境,他不写高逸的出世情怀,而是表达了生机勃勃的入世心境。其画自自然然,不事雕琢,却亲切动人,沁人心脾。笔者认为,郑天欣的画之所以能感动今天不同层次的观众,首先就在于其作品的朴实无华。毕竟,朴素是美的最高境界。
郑天欣的作品有独到的笔墨效果。这位画家不以古典山水画的笔墨程式为创作旨趣,也不刻意追求构成主义者所热衷的“现代感”,而是力图表达心中感受,表现率真的笔墨意象。其作品层次丰富,呈现出墨韵肌理。水墨的浑厚清雅与色彩的单纯滋润观者的心灵,在变幻多端的墨色里,画家突出了“淡中之浓”和“浓中之淡”两种趣味,在经营中见率意,继而在平淡中见天真。他喜欢用积墨来表现对象的朴厚润泽感,偶尔以焦墨破醒。在不放弃传统文人画含蓄蕴藉的基础上,他也追求笔墨的苍辣厚润,但并不以粗犷之笔削弱墨韵。在画面里那些具体的图象中可以看出,郑天欣其实是按自己的理解来重新阐释了传统的皴法,他把“南宗”山水的抒情融入“北宗”山水的形象塑造之中。在走笔的过程中,他灵活地运用了披麻皴、雨点皴、卷云皴、解索皴、牛毛皴等皴法,不过,他不机械地重复某种单一的皴法或点法,而是将多种手法融合为一,出色地绘写了西部山峦的纹路与树石的质感,笔与墨互为表里、相得益彰,望之苍茫秀润。
郑天欣作品的布局亦有可圈可点之处。他不刻意求奇、求崛、求险,只是以稳健的心态如实地表现出目之所见。平远与深远两种去景法在他的作品里最为常见,画家习惯于以山间劳作者的视点观察和描绘景物,一眼望去,画中的景物远近高低错落有致,呈现出疏豁虚明、朴茂华滋的特点。画中,林树层叠,坡陀起伏,流水淙淙,峰峦掩映,烟岚回绕,引人入胜。这位画家的作品远观有“势”,近看有“质”。作为画面主体的山峦饱满充实,整体感强而且开合有序;而近景中的树木参差不齐,山野味十足。画家常常以点法绘叶,由于参用了积墨法,大片树叶的凸凹与层次感也得以呈现。画中时常能见到晾晒辣椒的村民、牧人和牲畜以及小镇的建筑群,这些细节元素虽然着墨不多,但都显得恰当、精到、真实,有力地烘托了恬淡质朴的乡土气息。
郑天欣的山水已形成了自家风貌。这位画家追求生活气息,同时又将传统笔墨修养融入作品中,自自然然,不露痕迹。对于他所熟悉而且热爱的西北山川风物,他从容耐心地描写,深入全面地表现。生活中源源不断的鲜活感受,使郑天欣的作品愈加生动、丰富而真实。笔者以为,郑天欣的山水画,带领着观者以平常的心态去领悟寻常景观的诗意,这是其最可贵的文化价值。
丁亥秋,作于国家画院
[打印本页 关闭窗口    
CopyRight ©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. 郑天欣书画网 版权所有
地址:西安市 电话:13519160059 邮箱:xuetao42@163.com 技术支持:新势力网络